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環境產業發展及深化市場改革工作,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環境衛生程度,清潔、環衛工作占據很大的比重。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多次強調簡政放權,強調把一切能交給市場做的事情,全部交給市場去做,可以說清潔、環衛行業市場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
政策驅動是主要引擎
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58號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城鄉環衛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及相關文件要求,全國各城市各區縣陸續開展了清潔、環衛市場化工作,顯現出,從南部向北部、從沿海向內地推進趨勢。
2015年末,為更好的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在寧夏中衛召開的全國城市環衛保潔工作現場會上明確指出:要宣傳和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為廣大居民創造清潔、干凈的城市環境,要在推進城市潔凈工程方面實現新突破的要求,積極行動,勇于創新,突破體制機制瓶頸、資金不足、環境惡劣等重重困境,探索出環衛體制市場化、管理全過程標準化、政企共擔責任、垃圾不落地、以克論凈等一條條清潔城市新路。從啟動到全面推進,2015年的全國清潔城市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而2016年將完成管理制度化、制度體系化的升華。
標準是重要技術支撐
標準的本質是統一,它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的統一規定;標準的任務是規范,它的調整對象是各種各樣的市場經濟客體。
制定市級統一的環境衛生質量標準、環衛作業規范,以及道路清掃保潔、環境衛生設施保潔與管理、垃圾收運等環衛作業服務經濟定額,形成市容環衛作業服務質量標準和監管體系,推動環衛作業市場規范、有序的運行。
2011年,自商務部頒布并實施第一批清潔領域行業標準SB/T 10596-2011《清潔行業企業資質評價體系》和SB/T 10595-2011《清潔行業經營服務規范》以來,行業分類更加清晰,并以其特有的優勢快速成長,已成為了被社會所公認的朝陽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其中環衛領域尤為明顯。據了解,全國范圍內超過500余家環衛企業通過《清潔行業企業資質評價體系》CCIS考評要求,具備中國清潔清洗行業等級資質,均由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清潔行業分會頒發,國家一級、二級、三級企業呈現1:4:10比例。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2014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我國清潔行業首部基礎性國家標準《清潔服務通則》下達立項,由中清凈業(北京)環境科技研究院、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清潔行業分會負責組織起草,清潔行業正式被定義為生產性服務業,標準將于2016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頒布,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實施,必將更好地助推清潔、環衛行業市場化進程。
創新才是關鍵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國城市道路面積達683028萬平方米,城市清掃保潔面積達676093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7860.18萬噸,糞便清運量1551.97萬噸。按照10元/平米/年的清掃保潔費用和75元/噸的垃圾清運費用,全國市政環衛市場保守估計市場規模達到800億元,如果算上居民院區、工業園區等私有領域的環衛市場,整個道路清掃和垃圾收運是一個接近千億級的市場。
近年來在政策催化和PPP推動下,環衛產業市場化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根據調查,環衛市場2006年市場空間365億,2010年528億,2013年728億。我們預測到2020年環衛市場有望達到2000億。
當前,整個環衛行業的普遍呈現作業不規范、粗放管理、零散經營、機械化率比較低、環衛工人素質低、勞動安全保障比較差等。整個行業發展還處在一個較為低級的階段,傳統環衛模式與時代發展嚴重脫節,亟需一場顛覆性的變革。環衛市場急需向信息化管理、精細化作業、一體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方向發展,急需有一個比較高端的、可以持續發展的解決環境問題的一種技術和商業模式,市場呼喚極致的環衛服務。
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清潔、環衛市場擴容態勢明顯,各地市場化招投標項目如雨后春筍一般,一茬接著一茬,未來三年,跑馬圈地將成主流。采購環衛設備的階段已漸漸過去,新的時代即將來臨,清潔服務外包、PPP(含BOT)、項目運營、垃圾處理項目已成為環境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新前景。
總之,清潔、環衛市場化已經得到社會各方的一致好評,在政府和社會創建良好的市場環境下,只有進一步促進各級政府不斷對公益類事業的投入、不斷優化公益投入效率,創造一個有利于公益性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清潔行業分會也將一如既往地推進行業國家標準政策、人員培訓等相關工作,攜手更多的機構、企業共謀清潔、環衛行業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