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聞報道,南京河西區域的環衛工人配發了智能手表,只要環衛工人在工作期間在原地停留20分鐘以上,這塊手表就會自動發出加油的語音,提示環衛工人繼續工作。
佩戴智能手表的環衛工人
同時,智能手表的后臺還可以記錄環衛工人的行動軌跡數據。在南京河西建環智慧環衛綜合調度監控指揮中心有一塊大屏,在這塊大屏上,精確地顯示著所有南京河西建環公司工作人員的所在位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定位手表,他們可以隨時調出每一名環衛工人每天的工作軌跡,如果脫離工作區域,智能手表會將數據發送至公司后臺,進行處罰。
后臺管理系統
網上對環衛公司的做法褒貶不一,部分人認為,智能手環有緊急求救功能,環衛工人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人身危險,可以一鍵求助,在第一時間獲得救助,也算一個優點,而更多人認為,這其實是一種監視,會無形之中給環衛工人制造一種壓力,環衛工人的工作本就辛苦,在惡劣的工作環境里他們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只為給城市創造更好的形象和環境,此舉未免有些讓人心寒。
早出晚歸的環衛工人
勞動者需要被理解和尊敬,智能化管理的思路固然好,但更多的適用于管理機器而不是人,智慧環衛不應體現在苛刻要求環衛工,而是實際落實到清潔工作中,其實,智慧環衛也可以從清潔設備出發,嘗試引進智能化清潔設備,在高效完成清潔工作的同時,來減輕環衛工人的負擔。
保潔人員學習道達無人駕駛洗地機操作方法
在AI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概念出來的時候,有人就表示擔憂,人工智能的出現是否會導致一部分人失業?以清潔行業為例,無人洗地車、無人洗地機這類智能清潔設備是否會搶了環衛工人的飯碗?其實不然,目前智能清潔設備還不足以完全代替人工,更多的是為了協助人工,減輕負擔,提高效率,讓清潔工人從繁重的清潔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可以說智能清潔設備重新定義了清潔工這一崗位的工作性質,讓清潔工從單純的勞動者,變為了勞動的管理者,對于扭轉社會對清潔工群體的偏見有一定幫助。